- · 《德国研究》期刊栏目设[04/29]
- · 德国研究版面费是多少[04/29]
- · 《德国研究》投稿方式[04/29]
- · 《德国研究》数据库收录[04/29]
课题参考文献格式要求(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调侵苏的第一阶段,仅在法国占领区留下了40多万维持治安,而如果全面占领法国,意味着还将牵制德军数十万的兵力。 注意看维希法国的“国土版图”,
注意看维希法国的“国土版图”,它只占原来法国领土的40%,并且集中在法国东南一隅,而最关键的大西洋沿线都是德军占领区(意大利也占去一小部分),也就是说,给贝当留下的只是一块不疼不痒的地方,法国人既掀不起什么浪来,也不会因此影响德国的整个欧洲战略。而且一旦德国人需要,它的部队可以迅速开进去,因为只保留警察和民兵的维希是没有抵抗能力的。
德国还在停战条款中,要求维希政府控制区内的企业也必须为德国的对外战争服务,德占区和维希法国生产都被征收了大批的粮食物资,其生产的汽车、轮胎和装甲车辆,源源不断地了补充了东线德军的装备损失,所以维希的存在,对德国来说不仅无害,还是个挺重要的帮凶,战后同盟国一定要从重清算维希政府,原因也在这里。
第四个原因是对法国海军的考虑,这支海军力量可是不弱,而旱鸭子的德国人却根本没有能力俘虏或者控制它们,如果不给法国人留一点余地而是彻底逼急了他们,这些军舰一定会开往同盟国的港口,并且成为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而保留一个表面独立的法国,就会使一直也不喜欢英国人的法国海军,相对独立地存在着,法国海军主力数百艘舰船基本撤到了法国南部的港口。
实力强劲的法国海军,其实让德国和英国都很头疼,德国人怕他们投英,所以不敢赶尽杀绝,保留贝当就是一个缓冲。而英国人更是怕的要死,一旦法国海军投了德,那么登陆英伦三岛都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二战初期皇家海军没少打击法国海军,这从另外一个层面也证明,德国没有全面占领法国是正确的选择。哪怕到1942年11月,当德军开进维希法国时,这些法舰也没有成为俘虏,全部自沉了事,当然德国人最终也没有得到它们。
那么德军为什么又开进去了呢?表面原因是“火炬行动”开始后,北非法军经过谈判全部倒戈,成为了戴高乐“自由法国”的属下,深层原因其实是担心盟军在法国南部实施登陆,进而威胁到德军后方的稳定,同时在大部分法属殖民地丢失以后,维希的利用价值已经大大减小,正在进行战争总动员的德国,只需要动用16个师20万即可轻松完成占领。
当然,从这个时间点以后,维希政府就沦为彻头彻尾的傀儡了,之前还是可以用“附庸国”来形容的。
只得到烂摊子的苏联是如何复原V2导弹的?
苏联P-1导弹第一次发射镜头
1945年4月,苏联已经得知德国火箭主要研制中心在佩内明德。而此时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部队正向那里开进。从这个时候开始,佩内明德成为两个大国争夺火箭技术的主要目标之一。 。
而此时的佩内明德在1945年2月14日发射了最后一枚V-2导弹后,将所有重要档案和设备装箱,随后在多恩伯格和冯-布劳恩带领下,几百位专家与档案和设备乘火车前往图林根地区,在德国中部诺德豪森、Sangerhausen桑格豪森、Lehesten莱厄斯滕、Witzenhausen维岑豪森、Worbis沃尔比斯和Niedersachsen下萨克森州,继续从事他们的研制工作。13年以来的火箭技术研究成果的主要档案和制成品则藏在米特尔维克山洞和哈尔茨山区废弃矿井中。4月,冯-布劳恩等火箭专家乘火车转移到巴伐利亚州慕尼黑附近的阿尔卑斯山区小镇Oberammergau奥博阿梅尔高。5月2日,他们向赶到此地的美军步兵第44师投降。
在得到准确情报后,美国不惜违反美苏秘密协议,在1945年4月12日抢先进占本应是苏占区的图林根部分地区,将492名德国专家及其664名家人、所有技术文献、100多枚准备运往前线的V-2导弹成品、大量半成品、材料等紧急运往美国本土。由于具有较高起点,很快1946年4月16日美国就在白沙基地成功发射了第一枚从德国运回的V-2导弹。
德国火箭试验场分布图
5月2日,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终于攻入佩内明德,这里还遗留下大型试验台、燃料和氧化器贮存车、发电站、一些火箭零件还有2个完整的大型氧气工厂。6月1日,苏联专家们也赶到了这里。根据遗留下来的设施、找到的火箭零件以及审问工作人员了解的情况,苏联专家得到了许多重要的信息,例如火箭的燃料、氧化剂、飞行控制系统等以及诺德豪森还有1座地下火箭工厂。
7月14日,苏军终于抵达诺德豪森,留给他们的只有状况糟糕的试验台、控制设备、机床等,以及散落的尾翼、燃烧室等火箭零件。幸运的是,美国并没有带走全部他们选中的德国专家。某些德国工程师不想离开自己的国家,美国人也没有勉强他们。苏联有幸获得的最有价值的就是控制与制导专家Gr?ttrup格勒特洛普。
文章来源:《德国研究》 网址: http://www.dgyjzzs.cn/zonghexinwen/2022/1206/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