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国研究》期刊栏目设[04/29]
- · 德国研究版面费是多少[04/29]
- · 《德国研究》投稿方式[04/29]
- · 《德国研究》数据库收录[04/29]
课题参考文献格式要求(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相对而言,在对德国火箭专家和技术的争夺战中,美国取得了绝对优势。这主要是苏联几大部委在火箭技术归属问题上,长期没有清晰的态度,或者争论不
相对而言,在对德国火箭专家和技术的争夺战中,美国取得了绝对优势。这主要是苏联几大部委在火箭技术归属问题上,长期没有清晰的态度,或者争论不休,或者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做出有针对性的决定和行动。这些部委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抢运设备,而非争夺人才;在考察中也是各自为政,分别派出本部委的专家,并没有很好地协调,有时不同部门之间还因战利品的归属发生。在苏联政府方面,接收仪器设备和资料比较混乱,没有专门整理分类,致使有价值的实物和资料分散在各部委,没有集中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个现象一直要到1946年5月才结束。
德国V-2导弹
1945年7月,在布莱谢罗德工作的苏德小组自发形成“RABE拉贝研究所”,所长是切尔托克,第一副所长和总工程师是皮柳金,罗森普伦特是副所长,是德国员工的负责人。由于人才匮乏和美国的先下手为强,研究所通过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得到了不少火箭技术相关或接近领域的人才,其中就包括前文提到的格勒特洛普。
另一方面,苏联自身也在努力建设本国的人才队伍。8月,盖杜科夫首次考察了拉贝研究所,对这里工作印象深刻,表示“将倾其全力支持在德国工作的扩展,直到中央委员会和政府相应决议发布”。之后,经过盖杜科夫个人协调并“幸运”见到了斯大林,列出了之前喷气科学研究所还健在的专家。之后,苏联各部委专家被派往德国工作。这其中有无线电专家梁赞斯基和库兹涅佐夫,火箭专家波别多诺斯采夫、科罗廖夫和格鲁什科等。到1946年10月苏联结束在德国工作时,从事火箭技术复原的德国人达到5870人-其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840人,苏联人也有733人-其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490人。
根据罗森普伦特的建议,苏联充分利用了诺德豪森地区原有的火箭工厂开展技术复原工作。他们在地下工厂的一条通道中利用找到的火箭零件尝试主要部分的组装。之后,又将在Kleinbodungen小博敦根的火箭修理工厂做为拉贝研究所的实验工厂,将找到的所有零部件、试验台和其他设备搬运至此并在1945年9月开始装配导弹各部件和修理地面设备。与此同时,另外的几批专家开始重建发动机生产车间以及技术文件的复原。
为了提高效率,新领导人盖杜科夫决定于1946年3月在德国佩内明德火箭中心地区组成统一的科研组织。同年5月,拉贝研究所等机构实现整合,成立了统一的诺德豪森研究所。盖杜科夫领导这个研究所,并任命科罗廖夫为自己的副手和总工程师。整个研究所包括:在瑟默达的1号工厂,负责火箭尾部、仪表舱、燃料箱的制造与装配,石墨舵的机械加工以及火箭模型的制造;在诺德豪森郊区的蒙达尼亚工厂即2号工厂,负责发动机和涡轮泵的装配和生产,莱厄斯滕试验站负责发动机点火试验,两者共同承担发动机部分的工作;小博敦根附近的火箭修理工厂即3号工厂从事火箭装配;在Sondershausen松德斯豪森的4号工厂专门研制仪器。此外,研究所还领导在诺德豪森米特尔维克火箭工厂和佩内明德工作的两个小组。
诺德豪森研究所布局图
当研究所1946年10月结束在德国工作时,研究所一共装配出35枚可以发射的V-2导弹,还配套了可以组装10枚导弹的零部件,预备未来在苏联工厂进行导弹组装教学使用。
之后,1945-1946年在苏联占领的德国地区,专门成立了由284人组成的委员会,开展了搜集技术资料和研究德国武器生产工艺的工作。1945年5月5日,苏联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攻占德军佩内明德,得到了在研火箭的全部图纸资料、机器设备和人员。随后,苏军派出大批专家,这其中就有科罗廖夫,修复了诺德豪森附近1家V-2导弹工厂并将200枚V-2导弹组件运往苏联。同时,为了更好掌握导弹制造技术,苏方人员研究过德国的佩内明德靶场和试验中心、V-2导弹的诺德豪森秘密制造工厂,还去过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和波尔诺工厂研究德国技术档案。根据对德国火箭工艺的分析,科罗廖夫得出结论,苏联完全可以借鉴德国火箭研制出性能更好的火箭。
驻德火箭技术行政指挥系统图
1946年4月29日,斯大林亲自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报告,要求加速苏联导弹武器的发展。同年5月13日,根据苏联部长会议第1017-419号决议,建立了隶属苏联部长会议的火箭技术专门委员会。委员会全面负责监督所有火箭武器的科研、设计和实践工作。决议决定,当前首要任务是尽快生产类似V-2导弹的远程战斗可控导弹和地空可控导弹。
1946年,苏联专门成立了以В.И.Вознюк沃茨纽克少将为领导的勘址小组,为未来火箭试验靶场选址。小组考察了7个候选地,收集分析了气象、水文、气候、施工可行性等条件,最终决定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西北部、伏尔加-阿赫图宾斯克水泛地边缘草原上的卡普斯京亚尔村附近修建靶场。1947年6月23日,联共(布)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在卡普斯京亚尔建设靶场。7月27日,苏联部长会议作出决议,将卡布斯金亚尔村确定为国家中央第4靶场,由工程建设第2、12和14旅负责靶场的建设,靶场首任主任为沃茨纽克少将。
文章来源:《德国研究》 网址: http://www.dgyjzzs.cn/zonghexinwen/2022/1206/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