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国研究》期刊栏目设[04/29]
- · 德国研究版面费是多少[04/29]
- · 《德国研究》投稿方式[04/29]
- · 《德国研究》数据库收录[04/29]
德国研究外文参考文献格式(外文文献的参考文(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的农历,是这个农业社会长久以来对天文观测进行积累总结出来的一部历法。最早的历法,也许可以上推到夏商时期,早在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已运用圭
的农历,是这个农业社会长久以来对天文观测进行积累总结出来的一部历法。最早的历法,也许可以上推到夏商时期,早在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已运用圭表(古老的天文仪器)测日影的方法定出“两分”(即春分和秋分)、“两至”(即夏至和冬至)四大节气,然后又定出“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到秦汉时代,已经形成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并成为安排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
农历,是一部有着浓厚东亚农耕文明背景的历法。然而在我国的网络上,经常有人把这么一部伟大的历法归结于西方来华传教士汤若望。真是让人感慨不已,卖 祖宗不是这么个卖法啊。这是一种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更是确确实实的文化不自信。用脚指头想想也能知道,在以游牧为主要生活的欧洲,它能制订出远在外里之外的东亚农耕文明需要的历法吗?然而这种论调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究其原因,却是让人非常的无语之极啊。
早期西方传教士来传教,确实给带来了当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天文观测手段,计算方法等。然而我们应当看到,这只是西方宗教势力渗透的一种手段,是他们在中华文明中得以立足的方法。
西方传教士来传教,路遥就说过:“多是以精神姿态出现。”利玛窦就曾说过:“我们耶稣会同人依着成立本会的宗旨,梯山航海,……做耶稣的佣兵,替他上阵作战来征讨这崇拜偶像的。”然而让西方传教士失望的是,是一个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国度,在宗教方面更是一个信奉多神教的国度,的祖先崇拜文化更是与西方宗教格格不入。传教一进无法开展。怎么办,就成了横亘在传教士面前的一个巨大问题。他们的解决思路就是向皇权渗透,再利用皇权的影响来推广宗教。
如何影响皇权?当时已在生活多年,对文化、社会、政治作了深入研究的利玛窦盯上了历法修订。这是皇权极为重视的一个领域嘛。于是他就给驻葡萄牙的耶稣会副会长去信,要求迅速派遣能精通历算的传教士到来,并声称若能“把他们的历法修正一下,这就可以使我们得到极大的荣誉。我们也就把的门户开放了,又可以巩固我们的地位,增进我们的行动自由”。他在北京还向罗马教团发了一封紧急求援信,报告了他所知道的情况,说道在宫廷内,皇帝雇佣了200多人来计算天文历法,为此“我恳请教团领导从欧洲派遣一两个天文学家给我,无论隶属何种国籍,让他们带来所需之书,那时我们便可以完成历法的修改,而这些工作对我们的圣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于是,邓玉函,罗雅各,汤若望等一批有天文历法知识的西方传教士来到了北京。邓玉函到北京的第二年就死了,罗雅各于三年后死去。
由于在此之前,明末主持修历的徐光启已成为天主教教徒,于是在1630年这些西方传教士得已顺利进入历法修订队伍。在数学学科网,徐光启条目下,就载有参与历法修订的西方传教士名单,而汤若望只是这个名单中的最后一位。
西式算法好还是中式算法好,在当时斗争得非常激烈,互有输赢,然而我们现在的媒体却只讲西式历法赢的一面,对于输的一面只字不提。这无形中就会让现在的人们认为,西方带来的历法远胜于传统历法,呵呵。
徐光启主持修订的历法为《崇祯历书》,这是自崇祯四年(1631)起直至十一年(1638),始克完成。参与修订历法的人员多达几十人,全书46种,137卷,共五册。然而这部历法命途多舛,几经修订完成之时,却遇上了朝代更替。此时的徐光启已死,不知何故,历书落到了西方传教士汤若望之手。
此时的有着三个年号,南明的永历,清朝的顺治,农民起义军的大顺。俗话说良禽择木而西,也会趋利避害。然而在当时形势并不是非常明了之时,何去何从,确实考验着西方传教士的政治眼光。大部分人随明朝南下;也有几个投向了大顺,并向大顺献上了历法并获封国师。
然而就在明朝覆亡前夕,汤若望就说过:“如果这个皇帝不在了,会再来一个,对我也许比他更好”。就是基于这种政治投机理念,汤若望就在北京教堂里坚守了下来。虽然农民军的大顺对西方传教士较为宽容,可汤若望却用“强盗们”、“土皇帝”等词语予以讥讽。
1644年5月2日清军入主北京,发布安民。几个月来一直镇定自若的汤若望耐不住了,5月11日,向清朝皇帝上了一封极为肉麻的呈辞称:“此乃天主上帝宠之四方,降以君师之任,救天下苍生于水火者也”,同时也不忘提到:“于崇祯于二年间,,因旧历舛,奉前朝敕旨修政历法,推测日月交食,五星蹄度,悉合天行。著有历书一百四十余卷,并测天仪器等件向进内廷,拟欲颁行。”
文章来源:《德国研究》 网址: http://www.dgyjzzs.cn/zonghexinwen/2022/1212/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