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国研究》期刊栏目设[04/29]
- · 德国研究版面费是多少[04/29]
- · 《德国研究》投稿方式[04/29]
- · 《德国研究》数据库收录[04/29]
德国研究外文参考文献格式(外文文献的参考文(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看到这里明白了吗?汤若望把徐光启等人修订的《崇祯历书》当成了他在清政府的敲门砖了!!集中华文化之大成的农历,就让他轻轻的说成是他个人所作
定都,颁历是新皇朝更替的标志性大事,在皇权的与民授时理念下,汤若望此举可谓是挠到了痒处,别人要瞌睡他就恰好送上了枕头。说汤若望是个政治投机高手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这也是汤若望期望借新皇权推广西方宗教的一个重大举措。
相比于利马窦,汤若望有着更为强烈的传教意愿。这一点网络电视台——纪实台——历史纪事栏目下的一个文章可以得到验证;同样在路遥的文章《汤若望评议三则》中也有提到。汤若望贪天功为已有,为的就是接近皇权,以有利于传教而已。
传教就传教,然而汤若望却对《崇祯历书》大肆删减,将历法137卷修订改成了103卷。他删了些什么?《探索·发现》栏目并没有告诉大家。诸龙飞先生在2017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明版<治历缘起>起源新探》,该文章通过世界各地的馆藏的明朝版本的历书分析,发现汤若望删减了大量不利于西方历法的事实。
诸龙飞先生核对后发现:
【相较于明版《治历缘起 》,清刻本共删 除 30 篇奏疏 ,其中与交食相关者多达 17 篇 。事实上,汤若望删除这些奏疏的原因很难一概而论 。与交食相关的被删除奏疏中,确有个别西法预报失误的情况,最典型者即崇祯七年三月初一日日食预报;然而,被删的交食记录并非两法预报错误最严重者,相反,不少误差较大者都被保留了下来,如崇祯四年十月初一日与十四年十月初一日日食预报。即便按照改历当时的交食观测,而非现代天文理论回推结果,被删除者同样并非西法计算失误最严重者 。以徐光启所奏交食预报为例,被删的崇祯四年四月十五日月食预报误差并不大 ,而误差更大的崇祯五年九月十四日月食预报却没有被删。因此,预报精度并不是导致交食记录被删的最主要原因 。尽管如此,笔者仍然同意汤若望删除这些奏疏是为了维护西法的形象 。仍以徐光启奏疏为例,在关于崇祯三年十月十六日、四年四月十五日与十月十五日三次月食的奏疏中,西法所用时制由算外变为算 内、月体从十五分变为一十分,虽就计算结果而言西法预报并无大错,但这些记载会让读者认为西法反复不定、历局“朝令夕改 ”,这难免会使西法的形象受损 。与之类似,崇祯七年三月初一日日食预报以及《古今交食考 》中的相关内容 ,除了存在计算食分失准之外,还会显露出西法前后矛盾的问题,因此也被删除 。】
诸龙飞先生在文中也提道:
【在徐光启去世之后,崇祯皇帝曾一度质疑西法的准确性,而这些记录了皇帝怀疑态度的奏疏也大多被删除 。例如,共三篇关于崇祯八年正月十五日月食的奏疏被删,除历局月食预报外,另外两篇分别是在北京与外地的观测记录。而这两份奏疏中崇祯的批复非常耐人寻味 。关于在京观测记录,李天经奏陈西法预报与观测吻合,崇祯却批复道:“李天经新法所算止复圆不差,何得全称密合?”随后接到宣府、保定二处奏报观测结果与西法密合,崇祯仍然将信将疑:“前监局各官公同测验,新法独复圆不差 。这宣、保二镇所测报称俱合,是否确核,以后还择该监熟谙生儒再行详验具奏 。”④显然,崇祯这样的态度不利于维护西法形象,故后来都被删 。】
那么,汤若望到底是在帮助修订历法,还是在纂改历法以求彰显西方高大上呢?这是不言而寓的事。删除不利于自己的事实与言词,删减的东西也不是以正确与否为准绳,那么这必须就与严谨扯不上关系,这更不是科学的态度。
汤若望为什么要这么作?同期来华的邓玉函给罗马教廷的信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在修历,对日、月蚀的推算最感需要,因靠修历名义,便不致被驱逐出境。”
是的,为了能在传教而不被驱逐,科学与技术就是西方传教士在的立足的手段。这无关奉献与爱心。
汤若望虽然对的科学技术有所促进,但给予了过多甚至过份的赞誉,以至成了历史虚无主义了,这种情况应当要扭转过来。在科学上有什么贡献?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普朗克,量子力学之父1900年,德国柏林大学教授普朗克首先提出了“量子论”。 1906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柏林的物理学会上发表了题为《论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普朗克公式,这一天被普遍地认为是量子物理学诞生的日子。
文章来源:《德国研究》 网址: http://www.dgyjzzs.cn/zonghexinwen/2022/1212/1139.html